【推荐】从3大方面解析为何21家私募基金跑路私募基金会跑路吗
一提到私募基金,就会感到各种“高大上”,随着“人无股权不富”的口号,以及个人财富的增长,私募基金也和我们越来越多的理财者产生了联系。
大家以为,买P2P是入门级的理财方式,而且P2P跑路太多,聪明的投资者不轻易涉足,可是听起来高大上的私募基金,也会跑路!
据基金业协会此后公布的五批失联名单,截至上月16日,至少已有21家私募机构被认定为失联(异常)。
和P2P跑路一样,很多私募基金投资者血本无归。
这些失联私募机构,有的涉嫌非法集资或者兑付危机,有的是法人被抓。
为什么看起来高大上的私募基金,却有可能跑路呢?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剖析一下:
1、
私募的分类不同,其风险也大不一样:
证券类私募:主要以二级市场股票、期货交易为主;
股权类私募(俗称PE):主要以非上市股权企业投资为主,等待上市/并购的超额增长;
创投类私募(俗称VC):主要投资处于初创期的公司,以“天使资金”形式注入,等待企业创业成功的爆发式增长的收益;
上面三种方式,风险肯定不同,其中VC最大,如果所投资的一堆初创公司全部失败,则投资者血本无归。为了逃避投资者的追偿,VC公司就有可能跑路。
2、
私募公司的体量不同,其投资管理能力亦千差万别。
截至2016年3月底最新数据,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5901家,规模约4.61万亿元。其中管理规模在1亿以下的小规模管理人占比83.21%,其次1-10亿的管理人占比13.1%,而50亿以上的管理人只有3.69%。即是说,有20000+基金管理人管理的钱还不到1亿,小规模管理,其净利润就低,如何能吸引能力强水平高的投资经理来运作产品呢?所以这些企业出现跑路可能性也是大大的。
不过,即便一些体量大的公司,也可能因为违规经营而触发法律,比如私募大佬徐翔,人称“宁波涨停板敢死队”总舵主,“私募一哥”,因为老鼠仓被抓,投资产品的净值自去年10月后就查不到更新,投资者的投资收益至今难以言明。
3、
私募基金管理登记存在很多欠缺,不少私募机构不具备实际运营基本条件,从业人员不具备基本专业能力和素质,登记备案信息不真实、不准确、不完整。
从法规上来讲,私募基金是备案制,也就是说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可以选择备案或者不备案,并不强制。备案多麻烦啊,很多基金管理公司就选择不备案,为以后跑路提供了“非常好”的基础。
不过现在状况有所改善,今年2月,监管部门加强了对私募基金备案的监管,要求各个公司补充备案信息且从业人员要有基金从业资格。
回归到投资,投资者要卸掉私募的光环看本质,私募类产品可作为资产配置中的一个组成,比例不宜超过可投资资产的30%,且选择产品时,因从私募公司的投资资历、过往产品表现、管理产品规模、在同类公司中所处地位、投资风格等方面综合考虑。
我们是不卖产品的理财鉴别师,关注微信www7mincomcn,有不懂的理财疑问,可以马上咨询!关注后回复“头条”有意外惊喜,回复“听课”,能获得投资界牛人的线上投资技巧亲授!
- 版权所属:金桔财经
- 文章作者:Wang
- 本文地址:http://caijing.cj8835.cn/88722.html
版权声明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