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推荐】从2个成功D2C品牌窥探D2CDTC未来的危机与发展策略d2c融资多少

summer 2025年03月03日 阅读数 0 常见问题

想发展品牌的电商之路,除了上架Amazon、Shopee等跨境电商平台之外,还有其他选择吗?答案是肯定的,越来越多的品牌、初创开始选择D2C模式作为电商渠道,即Direct to customer,

意指「直接接触消费者」的销售模式。

像是耳熟能详的运动品牌Nike就从本来的Amazon,转移至官网直接销售给消费者,

也有许多新创品牌,藉由品牌电商官网打出一片天。

但是在2022年疫情后期,消费者购物模式回归实体,又遇通货膨胀,重挫电商市场,对于以线上销售为主的D2C知名初创品牌亦面临估值下降、未能盈利,甚至遭遇下市危机。

本文节选自《Appify跨境电商独立站App应用程序客户体验设计优化白皮书》分享,根据Appify跨境电商研究中心编辑整理。粉丝朋友可以在「Appify」

查看往期内容中Appify的更多分享,

或者联系AppifyCom获取完整行业洞察报告等资料。

本文中将分析D2C品牌运营的瓶颈,提供未来突破的机会;

首先,剖析2个D2C品牌:Casper、Warby Parker近年运营状况与困境,再进而讨论4项DTC发展危机,并提出3个DTC品牌发展策略。

D2C品牌近年的成就表现

2021年是D2C品牌急速发展的一年,一月份主打医疗保健类的D2C品牌Hims & Hers在美国上市;下半年,价格实惠且设计时尚的D2C眼镜品牌Warby Parker、运动品牌Allbird也都纷纷抢攻市场。

根据Appify移动电商营销策略研究报告,

2023年美国D2C类型电商规模将达1750亿美元(总销售额)。

过去十年里,D2C品牌吸引无数投资客与消费者,带来十几亿美元的估值跟创纪录的销售,的确焕发出蓬勃前景的商业形式。

D2C品牌的发展和困境

但其实在疫情爆发之前,

DTC品牌的发展瓶颈相继初现颓势。

专注于平价市场的D2C品牌Brandless在烧掉软银愿景基金会上亿融资以后于2020年2月宣告倒闭。

D2C运动休闲品牌Outdoor Voices在管理不善和有毒工作环境的丑闻风暴下,估值从1.1亿美元跌至4000万美元;曾在硅谷红番天的运动鞋Allbirds从股价29美元跌到3美元。

那么D2C品牌如今真的走下坡了吗?

估值惨跌、遭逢下市真的说明D2C风光不再了吗?下面将比对与分析两个品牌的亏损,试着说明D2C营收不利的原因,和D2C品牌未来的策略趋势。

Casper | 床垫D2C品牌

Casper并不是第一个做床垫的D2C品牌,然而Casper却是开创零售新颖的销售方式——床垫到家「试睡一个月」,以及创意的「盒装床垫」概念,

在开张第28天就赚一百万美金,拿下D2C床垫品牌的头把交椅。

在谈到D2C品牌时,Warby Parker和Casper绝对都极具代表性,然而Casper却在短暂风光过后,连年亏损并于今年惨遭私有化下市。

下面我们将探讨Casper

失败的三大关键问题:

营销、服务与产品。

1. 赢也营销,败也营销

D2C品牌能与传统品牌角力的一个基础条件在于营销。SKUKING跨境电商外贸建站与运营营销主任John补充说,

D2C品牌足以提供与传统品牌品质相当的产品和服务,

但如果少了营销推广、无法在市场上曝光,一切都是徒然。Casper惊人的销量其实是靠营销「推」上去的。

Casper床垫均价为700美金,扣除生产、物流等成本,毛利率有50%。

虽然利润还算可观,但是这50%中,有60%-80%都投入广告营销,可见Casper的成本配比非常糟糕,

行政、仓储、设计、平台的费用无疑都使Casper赚钱的同时,也在亏钱。

在2014年Casper成长初期凭借社群行销尝到甜头,如今却有170多家品牌也进入床垫产业这条赛道竞争,使得Casper的营销成本直线拉高,2019年的Facebook广告单次点击成本来到了93%,

这样的经营模式根本入不敷出。

2. 缺乏创新,品牌壁垒低

D2C品牌要挑战传统品牌,还有「去经销商化」,

也就是消费者可以用更低廉的价格获得和大品牌品质相当的产品。然而,如果产品只有「便宜」,是会让品牌缺乏竞争力的。

正如被Casper

以新颖的消费体验打败「只是将传统床垫生意搬到网上的」

的D2C床垫品牌——Tuff & Needle,但如今的Casper没办法提供顺应潮流的创新产品或服务时,也容易被其他同类型的品牌所取代,或者陷入「价格战」的窘境。

3. 床垫用品回购率低

D2C模式的另一大卖点在于品牌与消费者的链接

,因为网络平台能搜集到完整的顾客数据,以及方便及时的客户服务,更容易精准打动消费者,进而发展成忠诚的顾客。

Appify跨境电商独立站App研究中心认为,床垫的回购率极低,依照美国人生活习惯而言,

平均十年才会换一次床垫,所以Casper的消费者就算黏着度再高,

也要好几年才会回购;尽管出现床单、枕头等周边产品,回购率也只有16%。

Warby Parker | 眼镜D2C品牌

Warby Parker被认为是D2C销售模式的开创者,除了线上D2C销售外,直击消费者「想要试戴眼镜」的需求,推出网购眼镜也能「到家试戴」的服务,

消费者可以选择5副免费试戴的眼镜,并筛选自己满意的款式结账。

和Casper不同,Warby Parker在2021年9月上市,尽管股价连年下跌,每年财报也显示连连亏损的命运,但市场似乎更看好Warby Parker的前景。

原因在于逐年缩减的亏损比率、后疫情时代蓬勃增长的收益,

以及单个用户的利润率等等;同为亏损的D2C品牌,Warby Parker做对了哪些策略呢?

1. 亏损是为了创新

Warby Parker和Casper面临几乎一样的问题——产业门槛过低;

创始人Neil的解法是,扩展非眼镜类的营收,从财报就可以看出大概占比5%的销售额。

为了让品牌在产业更具代表性,Warby Parker打造两个内部光学实验室,并积极整合供应链,也尝试扩大产品线,持续为销售额扩大增长的可能。

Warby Parker和Casper尽管都接连亏损,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异:Casper已经陷入亏损的循环,而Warby Parker的亏损是为了找寻新的产业商机。

2. 拓展实体店面

Warby Parker意识到D2C品牌的前景发展受限,所以并没有死守线上通路,反而积极扩展线下实体店铺,完善服务流程,消费者也可以更方便地试戴眼镜,提升购物体验。

不仅如此,这也意味着顾客更有机会实际接触到店内其他产品,间接曝光之前新增的产品线。根据Appify 2022品牌的财报显示,有将近50%的营收来自实体商店,足以证明Warby Parker的销售策略并没有问题。

D2C品牌运营发展

会遇到的4个瓶颈

1. 没有租金,但是有数字租金

D2C在2010年横空出世时,主打平价商品,少了经销商和实体门市,价格自然能合理压低;但是在12年后的今天,

电商品牌花费在数字营销上的心力和资金,早已和门市成本打平,甚至超越。

加上疫情爆发,越来越多品牌挤入赛道,投资报酬率不如以往,用户对于社群广告也有一定的免疫力。

千万不要以为少了租金就能提高利润,

成本只是从租金转向数字营销费。

2. 疫情时代的全方位冲击

D2C品牌在2020至2022年因为疫情,物流、生产都遭受巨大打击;许多D2C品牌极度依赖供应商与网络销售,

产出和运输中断以后,品牌运营几乎陷入停滞。

Appify跨境电商运营团队主任Lee表示,许多D2C公司都在疫情期间受到供应链挑战。

就算能够完成一部分销售,也无法避免

疫情时代上涨的制造、运输成本,进而被压缩利润。

3. 同质化严重,产品门槛低

这几乎是所有D2C品牌的痛点。

早期D2C的卖点除了低廉价格就属新颖的服务,而服务不像产品有技术门槛,任何入局者都可以轻易学习。所以对于品牌来说,如果没有持续创新的产品或者服务,品牌会因为没办法顺应时代变化而遭受被淘汰的命运。

4. 缺乏创新,过度依赖供应商

大多D2C品牌的产品在早期因低廉价格,而定位受限;比如前面提及的Warby Parker就是如此,想要改变这种局势必须进行产品创新与改革。

不过想要创新产品,依照D2C长久依赖供应商的运营模式,

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推动,就窒碍难行;

供应商为避免抵触传统品牌的利益,较少与初创D2C品牌合作,就算达成协议,大部分也会受限于供应商的要求或产量。

D2C品牌突破重围的解决方法

渠道多样化

不局限于电商的单一销售模式,结合后疫情时代线下消费的趋势,提供适合品牌推广的实体体验服务;

所谓「适合品牌」,需要盘点自家品牌资源,

与用户的需求痛点,以「顾客体验」为导向。

比如,随着美国宣告疫情结束,旅游业回暖,多家旅游、订房平台都抓住机会与饭店业者协同开发活动,亦开拓新的B2B渠道。

Warby Parker也是如此,它的D2C破局关键在提供「免费试戴」的服务。SKUKING跨境电商独立站出口外贸事业部Daisy认为,对于追求体验的消费群体而言,

再便宜的价格都不如一次试戴来得直接;

所以Warby Parker积极开设线下连锁店,并不执着于纯粹的电商。

D2C品牌需要开拓更多样化的销售渠道,也需切记,在各个渠道贯彻D2C「直面客户服务」的宗旨,

确保用户在不同购物方式上都能获得相同的服务和体验,

提升顾客黏着度。

更多元的产品线

几乎所有成功的D2C品牌,都开始积极推动扩增产品种类!毋庸置疑,一开始的核心产品可以帮助D2C抢攻市场,但是单一产品没有办法持续提供销售增长率。

积极创新、创造出更多样的产品内容,

让品牌的财报数据更加可观,未来才会有更多资源与机会攻占市场。

创造品牌“私域”

「私域」是电商的重要课题。在品牌获得稳定的客流和忠诚度以后,扩大的产品线能让用户选择在品牌的平台上继续购买其他商品,

让用户养成持续进入平台的习惯,提高回头率,

也就是创造「私域」。

品牌的创新、线上线下的铺陈、多元的产品线,都是为了建立私域,让品牌焕发生命力。

D2C品牌未来趋势:

被收购、与平台合作

D2C卖给大集团,打开市场和渠道

其实2010年从市场脱颖而出的多个D2C品牌中,大部分都有被收购的意愿。被收购并不是坏事,像刮胡刀D2C品牌Dollar Shave Club,创始人于2016年8月开价10亿美金卖给CPG(日化品牌)龙头联合利华,获得其资金的支持,继续开拓潜在市场。

不仅如此,

还依靠联合利华在通路商方面的优势和经验,快速地打进不同市场层级,让Dollar Shave Club面对如Gillette 这样的竞品时也不会却步,也不会在拟定策略时受限于资金不足。

很多品牌在发展时,最可惜的莫过于「知道怎么执行」,

但因为资金不够而黯然收场,也许翻盘的机会近在眼前;而大集团的介入,能有效避免这样的遗憾发生,加上其各方面的销售经验,得以创造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利益。

平台入局,亚马逊积极与D2C品牌合作

并不是只有D2C需要大集团,大集团也需要D2C。MobileSKU跨境电商独立站App研发团队经理Gisen,在Appify数字化移动电商峰会私享会沙龙撷英会上提到,

许多实力雄厚的集团与品牌都积极寻求和D2C品牌合作或并购。

一方面

D2C品牌提供大集团在细分垂直领域里获得稳定的客源;

另一方面,

D2C品牌能够给予有效地客流数据,协助分析细分领域中用户的需求;也能在不丧失原有客群的情况下,得到小品牌的顾客黏着度。

D2C品牌的电商之路也很广阔,在《2021年D2C行业报告》中提到,美国约有11至12万个D2C品牌,占据电商的13%。

亚马逊也开始积极布局与D2C的合作,包括推出Buy With Prime项目,

吸引更多D2C卖家,甚至可以让D2C品牌直接使用亚马逊窗口,

而不用再麻烦地设站。

亚马逊买家部分,超过百万位美国Prime会员能够直接从D2C商家官网购物,并享有亚马逊Amazon Pay与Amazon Fulfillment合并服务,包含免运、快速到货、免费退换货等,将Prime购物的便利性扩展至亚马逊官网以外的线上商店。

而知名的D2C品牌Caraway就表示会在亚马逊倾注更多心力。

足以想见,虽然亚马逊现在没有想清楚如何善用D2C获利,

但是D2C巨大的流量和海量的用户数据,都吸引亚马逊积极布局。

结语

Nike是D2C运营模式的追随者,其D2C部门于2021年Q4销售额增长7%,大大提升管理高层对D2C商业模式发展的信心。

多种迹象显示,D2C的销售模式在未来是有一定市场规模的,也将会是「做品牌」、「做电商」最需要关注的课题。

光学测量仪器公司

三次元影像仪

光学测量公司

版权声明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热门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