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推荐】从211毕业5年存款5000女生到35岁有权做个废物的中年人35岁的女人有多少存款

Rose 2025年03月03日 阅读数 0 财经知识

#头条创作挑战赛#

人最终要学会与自己和解。

前几天,一段视频《我:毕业5年,存款5000 她:中传硕士,火锅店保洁》火了。两名211毕业生的自白视频引起不少网的共鸣并登上热搜,视频主人公弯弯和超超快三十岁,211名校出身的她们“高开低走”。弯弯毕业5年换了12份工作、存款不足5千元,而超超大龄跨专业考研、中传硕士毕业却不断失业、从头学画画、去火锅店干保洁……

这让我想到了稍早一点的网红教授储殷说的一段话:

“成年人有权做个“废物”。我们不希望孩子是“废物”,是因为他们还有未来。过了35岁以后我告诉你,做“废物”还是挺舒服的。中年人要安于做个“废物”,到了老年不要因为自己是个“废物”而心怀惭愧,就可以了。老了没用就没用了,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。”

所谓性别一换,支持过万。

储教授此话一出,引来媒体的痛斥,说让人深感悲哀。

但是,当20多岁的女生说出当个废物也没关系的时候,大家却都在下面共鸣。

我们的媒体对于一个中年人抱着巨大的恶意,对年轻人又有着巨大的善意。

实际上,储殷也好,两位女生也好,他们谈的都是一个话题:

普通人,要学会与自己和解

人的烦恼来源于世俗的成功标准

两位女生之所以发出这样的自嘲声音,是因为她们发现自己与世俗意义上的“成功标准”有不小的距离。就像她们在视频中说的,

“你如果只看自己会觉得还好,但是你一看周围,二十七八岁的人都已经有所成就的时候,你就会很慌,大家是怎么对自己人生规划得这么有条有理的”。

在社会看来,211大学毕业的硕士,可以说得上是天之骄子,应该有一份好工作,有一个好的家庭,简单来说就是有房有车还有钱,倘若你都没有,那就只能被当做失败的反面教材。

而年纪大点的储殷教授,也是早就看穿了这一点。教授不是人吗?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中年人,面临着养家的压力。

从世俗的眼光看,他已经够成功的了,人民大学的博士,曾经是教授。1977年出生的他一步步奋斗到现在,看过太多的世俗冷暖,也看到很多东西是你个人所无法改变的。

人的很多烦恼其实不是内在产生,而是外面带给我们的。

就好像上学之前的孩子永远是那么的快乐,因为在上学之前是没有一个世俗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孩子成功与否。

平凡的不确定性让我们不敢做一个“废物”

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:我们渴望平凡,却又恐惧平凡。因为平凡意味着

没什么钱,没什么钱似乎就很难带来确定性。

尤其是疫情之后,我们更加恐惧不确定性,不确定性意味着你可能没什么钱,随时随地就会陷入一种困顿之中。

比如在私人企业里就存在被裁员风险,哪怕是高收入、高福利的大厂,因为外部市场发生剧变就会导致结构性失业。再比如私企的福利待遇与经济大环境息息相关,在遇到新冠疫情这样的突发情况下,当企业暂时停止生产,营收困难时,员工收入就会锐减甚至失业……

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,恐惧失业,恐惧收入的减少,恐惧无法负担父母的医药费,恐惧无法给予子女更好的教育……这些恐惧演变为我们对“平凡人生”的恐惧。

我们的父辈那一代,考上大学毕业后可以分配工作,考上高中毕业后也可以分配工作,对于他们来说,人生大概率是确定的。

但是,我们这一代人不一样,我们从出生开始就面临选择,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

与日俱增。我们恐惧、逃避平凡,实际上我们是在逃避选择,我们无力负担起选择背后可能带来的风险。我们渴望一劳永逸的确定性选项。

于是大量的人们都在寻找着确定性。比如一窝蜂去考公、考研,所有人都在试着为自己的未来增添一些确定性。

有权做个废物是尝试与自己和解

储殷曾经对新闻报道做过回应:

成年人有权做个废物,不是什么专家意见,而是直播中谈到中年人压力巨大时候有感而发的话。“我们这个社会,很多人的压力太大了,很多无意义的内卷摧毁了我们的生活。我们有权做个废物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到抗争也好,安慰也好。仅此而已。”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我们绝大部分人,这辈子都只会是一个平凡的人,我们需要尝试着去接受平凡。

我们大多数人是在渴望平凡与逃离平凡中反复横跳。

“金钱的人格化”和优绩主义(meritocracy)的评判标准下,成功人士赢得推崇与赞誉,平凡的生活、平凡的人遭到贬低,甚至失败会被视为一种“原罪”,仿佛你的失败不仅意味着你能力的低下,也意味着你人格的低下。当所谓的成功与否与人格高低划上等号,自然人人都对成功趋之若鹜,也争先恐后地逃避平凡。

为什么中年人不能有权做个废物?因为“废物”这个词本身就与世俗的标准格格不入。整个社会都在鼓励人们拼尽一切去卷,因为卷的越厉害,社会整体上前进的越快。

从大航海时代到第一次工业革命,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,世界各国都在拼命卷,不卷的封建王朝全部离场,适者生存的理念被深深写进人们的思想中。

作为个体,你无法逃离被卷的命运,但是,你可以去与自己和解,而不是被动的被这个社会裹挟。

有权做一个废物就一定是躺平吗?做一个平凡的人就一定是错的吗?并不是。

在一个充满着不确定性的时代,我们不应该去追求所谓的虚无缥缈的确定性,去追求一个看似标准却虚妄的成功,去迎合这个世界对于成功的世俗标准。

选择做一个平凡的人不代表着躺平。

躺平意味着不下场,而接受平凡则是努力过好自己的每一天。

就如同视频中的女生所说:

“我们选择接纳自己,与自己和解,接受自己的普通。心态的转变不是躺平,而是更快乐地继续去努力,更快乐地去生活。”

“我们其实都有点意外,可能网络上被大家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光鲜亮丽的人。我们以坦然和快乐的态度面对失败,展现在大家面前,会让大家觉得自己也可以喘口气,不用活在一个标准体系下。”

我们可以抓住的确定性,是当下,是今天的生活。

虽然我们过的是平凡的生活,也要去过好每一天,以每一个微弱的确定性建构我们人生广阔的确定性,建立起我们内心稳定的秩序。

与平凡的自己和解,是为了未来更快乐的努力。

有权做一个废物,也只是缓解一下自己的压力,过于追求所谓成功,反而会让自己走入歧途。

中国有句古话叫“船到桥头自然直”,马克思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,波浪式前进。

不论在什么情况下,我们都有把当下过好的选择权。不论你现在是人到中年没有存款甚至负债,还是你脱产考公几年还没上岸,虽然用世俗的标准看你“失败了”,但是这就一定意味着人生完蛋了吗?

失败本身也是平凡人生的一部分,平凡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它会包容失败,也会让你有随时重新开始的勇气。

过去的东西过去就过去了,

确定性在于你人生的这一刻

自动测量仪器

光学测量仪

光学影像

版权声明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热门
推荐